千百匠的生态结构由用户、机制、数字系统、协同、经营五个部分组成。
第一,用户
用户是千百匠生态的居民、住户。
用户角色很多,包括:终端消费者,手艺人,农村合作社,共创大使,手艺经纪人,乡村运营官,移动零售官,共创管理者,供应商,渠道商,运维,客服等。
角色类型是多样的,每个角色都对应着生产、流通、消费、经营四大板块中的某一个具体价值环节。
每一类用户都有一定规模的数量。单丝不成线,独木难成林。
传统对用户的定义是终端消费者才是用户。在我们这里不是,我们认为,一切参与者都是用户,也都是我们生态服务的对象。
当我们讲用户体验的时候,我们讲的不是某类用户的体验,而是全体类型用户的体验。
第二,机制
机制即用户协同活动的规则。
机制即合约,是全体参与者在千百匠生态内缔结的合约,意味着您只要进入千百匠系统,接受千百匠的服务,就得遵守一定的规则。
类似于我们去到一个新地方,要入乡随俗。
我们的合约包括:企业文化,合作协议,激励机制,协作流程规范,管理制度。
企业文化是千百匠生态的共同体文化。
合作协议是双边或多边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。
激励机制、协作规范及管理制度,是签订合约后的具体执行规则。
第三,数字系统
数字系统是千百匠生态的基础设施,是每个用户协同的工具,是大家的数字工坊、云办公平台。
千百匠构建的是大型 BRM 系统,即智能商业关系经营系统。
系统的底层是商业模型,与商业模型对应的是智能合约,围绕智能合约打造的是服务中台,在中台之上,是一个个具体的终端。
商业模型与智能合约是我们的核心所在,是支撑我们长足发展的基石。
第四,协同
协同即用户在数字化系统里,基于一定的运行规则,开展的一系列或独立或相互的活动。
包括交易、交流、互动、协作。
在协作过程中,价值被创造出来,传递出去,被用户消费使用。增量价值通过激励机制,分配给对应的参与者。
协作包括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,如顾客与手艺人,手艺经纪人与手艺人,共创大使与客户,乡村运营官与农民工,客服与消费者……
协作也包括同一种角色的互动,如手艺人之间的交流学习,共创者之间的合作互助,消费者之间拼单砍价等。
活动的类型是多样的,但因为有运作机制在,也是有规可循的。
第五,经营
生态是一个公共品,也是奢侈品,代价高昂。
这个公共品不会平白无故而来,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财力去构建打造的。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创造出来的。
经营承担的,就是这一使命。
经营包括总体模式的设计(战略顶层设计,商业模式设计,品牌设计,企业文化建设,运作机制设计),资源要素的组织(资本的,资源的,关键能力的),以及具体的落地执行。
执行又分很多板块,很多步骤,很多细节。
罗马非一日建成,生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就。
这是一项难而正确的工作。是整个系统的依托。它似乎不见踪迹,但又无处不在。
小结:
五个部分,形成了千百匠生态系统。五个部分,缺一不可,是千百匠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。
没有用户,有再多机制再好的数字系统也没用,规则混乱,用户就无所适从,没有数字系统大家在哪协作呢?有用户有规则有系统但大家就是不活跃不行动死气沉沉,这也不是生态,没有经营者服务者,谁去搭建生态呢?
以上是从空间结构上看千百匠生态系统的构成。
而如何从时间序列上一步步建设生态,则是另一回事。
做手工活马上联系手工之家客服:
官方电话:400-680-6200
高老师:13832024946
小米老师:130911362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