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错是解决问题、获得知识常用的方法。手工艺的创新也有发现问题,通过观念创新、工艺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。其中可能有新知识的产生,但这不是主要的,主要的是手艺人综合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。所以,手工艺创新有个试错过程,但它与知识创新比较,有自己的特点。
首先,手工艺的创新是围绕产品展开的。有时新在对新材料尝试新的加工工艺上;有时新在造型设计和装饰设计上;有时新在产品实用功能的拓展或老产品的功能转换上,等等。其次,手工艺的创新相比科学实验要简单得多,也就是重复出现错误的概率有限,受行业发展规律影响,手艺人不可能浪费大量时间去对一款新产品反复试错,把随机方法用到极致是很不现实的,除非是受命于重大政治任务。再次,手工艺的创新意识有很强的主观性,它是手艺人主动去适应市场,甚至去刺激消费市场而产生的创新冲动。最后,手工艺的创新结果好不好、行不行,市场说了算,消费者说了算。消费者乐于接受创新产品的时候,创新行为才产生社会价值。否则,可能就是盲目地创新,为创新而创新,为艺术而创新,徒费智力和物力。
科学实验的试错法是个单调乏味,并需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,手艺人的创新相对而言是开放的、有趣的,他们的创新行为始终要与社会各种资源对接,不仅要研究产品的历史,还要研究变化莫测的市场,研究社会分层下各群体的消费习惯,研究全球化带来的时尚和流行风。因此,手工艺的创新是手艺人综合能力的体现,不完全靠天才,靠灵光一现,相反,扎扎实实地做基础研究工作显得更重要,为消费者服务的诚恳心态也很重要。
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工艺振兴,倡导创意文化产业的形势下,手工艺的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,在各地频繁召开的大型文化博览会上,有大量基于传统手工艺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被展示出来,反映出手艺人以及设计师所具有的强大的创新冲动,这是值得鼓励的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许多创意产品叫好不叫卖,消费者喜欢看,却不喜欢买。其中原因自然不简单:有的是因为产品好,但价格过高;有的则属于创意好,但工艺较粗,产品不完善;有的产品材料工艺与消费分层之间出现矛盾,也就是说产品的指向性很不明确;也有的产品连创意都不佳,显得牵强、笨拙,既不具有实用性,也不具备观赏性。总之,很大一部分手工艺创新都还走在“半道”上,创新成功的比率亟待提高。否则,大量创新行为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。
中国手工艺人应该补上创新课程,也就是应该对于创新有个理性认识,明白创新的目的是为什么?怎样才算一次完整的创新行为?
中国社会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迁,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问题也是百年热点话题。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最终都落实到物质产品上,背后都存在反复的创新试错过程。
在文化变迁的各种动力中,人类与生俱来的创新意识是最不可忽视的动力之一,手工艺人的创新动力是遏制不了的。创新包括对传统古老工艺的进一步提升,对新工艺的理解和尝试,对新材料和新工具的占有和使用,对新艺术形式的想象和对新市场的强烈探索欲等。结构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:一个手艺人只有保持创新活力,才有可能得到同行尊重,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,并且让其产品获取更大回报。
一次完整的创新行为包括“试错——修正——再试错——再修正”这样几次循环。纵观历史,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产品创新的成功先例,凡是新产品要成为经典产品,都要经过一段反复打磨的过程。现在的手工艺发展形势是“文化热,市场冷”,越是这样,手艺人似乎就越不容易沉住气。
仔细观察一些被闲置的创新产品,笔者注意到,有的创意好,只是工艺略显粗糙;有的设计老套,但工艺甚佳;有的造型跟不上形势,满足不了当今生活方式的变化;有的产品好,但包装不匹配等,都存在有待改进的“瑕疵”。但如果能虚心听取消费者意见,有针对性地对创新产品的“瑕疵”进行修正,就一定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。现在的情况是浮躁,随创随扔,不能够把一件事做完整。
一件新产品成功的背后都要经过反复的试错,发现了错误,就必须得到修正。有了一次修正还不一定就能被消费者接受,还必须通过投放市场去让消费者检验,这又是一次试错。历史上经典的手工艺样式都是经过多少代人反复试错而传承下来的。手工艺的生产必须建立在对消费者负责、尊重的基础上,光靠主观臆造、不顾市场肯定不行。过去手工艺人在“熟人社会”里谋生,他们的谋生之道就是既尊重周边的消费者,也看重自己的创新能力。今天手艺人普遍要面对陌生市场和陌生人来生产,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,加大研究社会的主动性,提高引领消费市场的能力。要如此,更需理性看待创新行为。
手工活之家全国咨询电话:400-680-6200
客服QQ:800123458
- 做手工活马上联系手工之家客服:
- 官方电话:400-680-6200
- 高老师:13832024946
- 小米老师:13091136267